大龍峒位於台北市的西北角,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,開發期間較艋舺晚,但早於大稻埕,是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(Pourapon)的舊地。清朝乾隆初年,大批同安移民進入大龍峒墾殖,乾隆中葉,成立大浪泵庄,不久,這些同安人為期望地方興隆,改稱大隆同。後因大隆同地靈人傑,環境清幽,文才碩儒輩出,街道東邊又有龍峒山(原來的圓山動物園,現在的圓山兒童育樂中心),山形似龍,龍頭位於劍潭,大隆同則位於龍尾,改大隆同為大龍峒。 台北覺修宮位於台北市重慶北路三段三四○號,即中山高速公路自重慶北路進入台北市的第一棟建築,原名大龍峒仙宮廟,主祀孚佑帝君,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,俗稱呂恩主或呂仙祖,他具有點石成金的法力,咸認為可以保佑信徒賺大錢,且為唐朝進士,也被讀書人視為文昌帝君之一,特別是勸人為善的胸懷,獲得廣大信徒的尊崇。一九○二年,吳庭燎自淡水行忠堂恭迎呂恩主的分靈,供奉於大龍峒街自宅,稱為樂善社,因扶鸞甚為靈驗,經常預知祈求者想求的事,故香客日漸增多,場地顯得相對的狹小。一九一四年,陳曰厚經過樂善社,獲一首扶鸞指示的詩,有感神績靈驗,捐出陳內翰第的花園,即重慶北路三段三四○號,由陳培梁、陳曰厚、吳友恭、黃坤厚、陳根在五人合力出資玖元,運用義工,建土埆厝,稻草屋頂,改名大龍峒覺修堂,請陳培梁先生擔任首任堂主。 覺修宮之名係「覺為內心之省悟,修乃明理而實行。」,其目的在勸導世人確實覺悟,然後循理力行、推己及人,期能達到心正、身修、家齊、國治的中庸之道。 嗣後歷經陳吉祥先生等多位堂主的努力,善信出錢、出力,屢經整修與改建,規模日見壯大,陸續附祀關聖帝君、岳飛,司命真君、王善等五位恩主暨釋迦牟尼、太上老君和孔子等儒釋道三聖人,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和財神趙功明....等,香火益加興盛。一九五七年六月,登記為財團法人,這是台北市最早登記為財團法人的廟宇,當時由陳浩然先生擔任首任董事長。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屆董事長陳子從先生,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屆賴長生先生,第十屆蔡水碧先生,第十一屆林燦榮先生等,均秉持呂洞賓濟貧救世的傳統,經營廟務。 一九七五年,祭祀公業陳悅記派下人士,鑑於呂仙祖保佑地方繁榮,覺修宮推行公益事業亦不遺餘力,乃無償捐獻派下三百八十餘坪土地做為廟宇建地。 一九八零年,台北市政府開闢敦煌路,覺修宮原宮址全部位於計畫道路,原來座北朝南的覺修宮必須拆除,陳子從董事長委請莊雲鵬規劃,蔡水碧建築師設計,監造,改建座西向東的新宮,一九八八年,配合圓山大飯店建築的對比,且較北側高速公路高,即樓高二十五公尺,屋脊採用北方宮殿式人字形的三層重簷寶殿完工,成為台北市類似廟宇建築最為宏偉者,而由整塊檜木雕成的門神,在台北市傳統廟宇中亦屬罕見。 覺修宮歷任董事長都抱著與時代同步的思維,對宮務銳意革新,故其作為始終居於國內廟宇管理的領先,如最初協助出版正言雜誌,對儒釋兩道的傳布貢獻卓著,近年又率先引進電腦化管理,提升對信眾的服務品質。 |
宮址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340號(重慶北路交流道邊)
電話:[02]25928042/[02]25977463 傳真:[02]25991856 服務時間:早上6點至晚上9點 瀏覽人次: |
此網站由 白花油公司 提供 Design by |